蛔虫

如何成为自己的最好的医生

发布时间:2024/12/24 11:37:38   
人的一生,能够健健康康不生病的人很少。孙思邈据说小时候也多病,但孙思邈最终活到一百二三十岁。正是从小体弱多病,反而成就了一代伟医。中医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医家,从小的体弱多病,成为其步入医学殿堂的一个契机。人能够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吗?首先不盲信从道理上讲,应该是成立的。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但事实上,了解自己难,了解什么对自己有益也难。什么东西对自己有益,并不像一加一这么直白。成为自己的医生,前提是你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如果说要学习,首先要学中医,为什么独推中医呢?中医其实就是门养生的学问,然后才发展为一门实践医学。中医还是门讲整体的学问。现代医学从各科越分越细,到现在又开始向传统中医的整体观靠拢。但中医学问里,同样的,也是派别林立各说各话,进去后,最先的是迷茫,而不是惊喜。扶阳派会说阳气重要,滋阴派则会说津血重要,如果盲目相信某一派,最终都证明有害,又何谈养生而自己成为自己的医生。仔细研读中医的历史,会发现,中医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某个时期,流行滋阴,而过段时期又流行扶阳。中医学说,可以说是不断纠正纠错的学问。朱丹溪之后,滋阴派成为主流,凡治病必讲滋阴。而到张景岳时代,滋阴的弊端暴露无遗,张景岳首先洞察到这个弊害,认识到滋阴对脾胃的伤害,于是创立自己的学说,后世把他称为温补派。讲述这些意在表达,即使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的养生,如果盲目地跟风这个派那个派,而不去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那么都不是真正的养生。想成为自己的医生,从判断自己体质开始懂中医,讲养生,需要先从了解自己体质入手。体质是气虚还是血虚,是寒性体质还是热牲体质,是血瘀还是气郁,是寒湿还是湿热。体质弄清楚了,平时就要避开对自己有害的东西。比如脾胃虚寒,就多吃一些热性的东西。知道体质不同,才有相对应的调理方法。不是人家补什么,你也跟着什么,那样的话,人家是补,你可能是吃毒药。这几年,阿胶价格一涨再涨,涨得都有点离谱了。妇女同胞人手一块阿胶制成的膏,当零食吃。实际上,许久女同胞是不适合吃的。有些女同胞,明明经水不来,量少,也在跟风似的吃阿胶膏,殊不知这样经水更少了。因为阿胶有止血作用,这从《伤寒论》张仲景用药特点可以看出来。吃了,月经反而更不正常了。这就是盲目跟风的危害。需要建立《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黄帝内经》讲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我们在正常的健康的时候,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病入膏肓了才想到治疗。另一层意思是,巳经病了,要想到疾病的传变,所谓传变,就是往纵深处病变,使疾病进一步严重。截断传变,也是治未病。《金匮要略》中说的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也是治未病。为什么《黄帝内经》讲的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呢?从中医治病角度讲,那可能是医生的事。但依靠医生,当然不如你自己了解更便捷。医生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不可能时时陪伴你,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痛处在哪里。人在健康时,能吃能拉能睡,这是上苍对你的眷顾。生病了,这里痛那里疼这里瘀那里堵,发展到一定程度,变成气息奄奄百无聊赖。到这个阶段,再想回到从前,难度很大。根本就不是几帖药能解决的。《黄帝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告诉人们,平常保持气血平衡通畅,作息规律,饮食有节。让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人在健康的时候,更应注意自己的保养,而不是等病了病重了,才引起重视。事实总是在不断证明,怎么样对待你自己的身体,身体就会怎么样对待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1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