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

还记得昔日的宝塔糖吗,曾人人家中常备

发布时间:2025/5/8 11:07:43   
刘军连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引言蛔虫病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是由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而导致的疾病。虽然该病在我国仍然广泛存在,但其导致的病情严重程度已经远不如过去了。在过去,蛔虫病可能导致人蛔虫性肠穿孔、过敏反应,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而时至今日,由于医疗水平的显著提升,蛔虫病的治疗成效已经达理想。如果家长发现小孩食欲不振、脸色苍白、面部出现白斑、瘦弱无力等现象,医院带孩子开一些“打虫药。”“打虫药”一般指左旋咪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打虫药”被做成五颜六色软软乎乎的糖果,名叫“宝塔糖”。01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不禁疑惑: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说过“宝塔糖”呢?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宝塔糖”,如今早就被取而代之了。在那个年代,零食的花样并不多,“宝塔糖”虽然是药品,但其可爱的外观和甜甜的味道还是得到了许多孩子的青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饭前便后洗手”的意识相对如今而言可谓是十分淡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由于未勤洗手,不少人时不时会肚子疼,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小孩子身上,肚子疼如何是好呢?大人们便买来“宝塔糖”让孩子服用,多吃几次便解决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过程是十分“享受”的——在吃糖的过程中治病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在五十多年前,几乎所有的农村儿童都患有蛔虫病,而部分来自城市的孩子也难逃被蛔虫骚扰,“宝塔糖”陪伴了他们一整个童年。其实,“宝塔糖”的药理成分是蛔蒿,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从苏联国家进口了大批蛔蒿药物,由于蛔蒿味苦,于是药物研究所决定将蛔蒿与甜味剂混合在一起,做成糖果,并做成宝塔形状,以此来吸引儿童。蛔蒿是一种草本植物,耐寒能力极强,同时,它也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可以对抗一些寄生虫。虽然我国东北也产有蛔蒿,无奈产量太低,供不应求,只得从苏联进口。为了自力更生,国家曾从苏联购进了蛔蒿种子和培养设备,计划在国内大面积种植生产。有了苏联的种植设备和种植指导,中国很快生产出了蛔蒿,并将其投入生产,制作成“宝塔糖”。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却逐渐不如低谷,苏联方面撤走了在我国的全部机器生产设备和科技资料,其中就包括了“宝塔糖”的生产设备和加工资料。没有了提炼技术,蛔蒿等于废品,更糟糕的是,蛔蒿的种子已经腐烂了,这就意味着我方只能从头再来。好在“宝塔糖”仍有富余,这些打虫药一直供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02经过了许久的努力,中国药物所再次把目标锁定在盐酸左旋咪唑上,这同样是对付蛔虫病的良药,于是,左旋咪唑正式投入临床试验,得到理想结果之后,大批的新型“打虫药”在国内开始投入生产。盐酸左旋咪唑虽然也能起到杀死蛔虫的作用,但是却不如“宝塔糖”一般美味而独特了。时至今日,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部分人依然把市面上的“打虫药”称为“宝塔糖”,这也许便是生活在80年代的人们满满的童年回忆吧!结语“宝塔糖”从风靡全国到销声匿迹,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唯有自己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倘若国家一直靠引进国外技术来实施国家发展建设,这是行不通的,没有独立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就无法站在世界的舞台熠熠生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世界见证了中国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而这一路走来有多么不易,只有中国人民自己知道,“宝塔糖”的教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于心。文

南书房

杂史篇感谢观看由「南书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1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