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蛔虫 >> 蛔虫的繁衍 >>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肝吸虫胆道蛔虫经验3
问诊:
(肝吸虫病)临床上多见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闷不适,胁部满闷,腹胀便溏,消瘦,舌淡苔白,脉弦弱等肝脾不和的证候……损伤肝之阴血,故见胁痛,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多梦,消瘦,舌嫩红,苔薄,脉弦细稍数等肝阴不足之证……虫积肝郁化火,加之脾不健运……故见胁痛,寒热往来,脘痞厌食,身肢倦重,黄疸,便溏,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内郁证。
——邓铁涛摘自《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本病(胆道蛔虫病)最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突然阵发性剧烈钻顶样痛或绞痛,甚至满床打滚,大声叫喊,多喜捧腹卧或俯卧。疼痛部位常在心窝部偏右侧或右季胁下,并可向背部或右肩放射。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冷发热、黄疸或呕吐蛔虫,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数。
——邓铁涛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卷》
国医验方
1.疏肝驱虫汤
党参(或太子参)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枣子槟榔25克,使君子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剂,复煎当日服,连服3~4天,然后再服配方5~7天,服法同本方。一个疗程之后,复查大便仍有虫卵者(可在第1疗程结束后即时及5天后各查大便一次,连续2次),再接服第2疗程,服至病愈为止。若体质壮实者,则先服配方,再服本方,剂次不变。感染轻者,一般服1~2个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3个疗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个疗程。
健脾,驱虫,疏肝。
肝吸虫病。
若兼见脘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湿困明显者,加法半夏、陈皮、砂仁,苍术易白术。
若胁痛明显,嗳气呃逆,脘闷,肝气横逆者,酌加枳壳、白芍、柴胡。
若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舌嫩红,肝阴不足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白芍,太子参易党参。
若出现肝硬化腹水者,酌加丹参、何首乌、菟丝子、楮实子,人参易党参,并根据病情延长本方服用时间,待条件许可再予配方。
若症见发热,寒热往来,胁痛,黄疸,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者,应先予清热利湿之剂,待湿热之邪消退后,再服本方。
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榧子肉25克,枣子槟榔25克。
邓铁涛·《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2.胆蛔汤
乌梅12克,槟榔18克,使君子(打)30克,榧子(打)30克,苦楝根白皮15克,郁金12克。
水煎服。
安蛔、驱蛔。
胆道蛔虫病。
根据病情可酌加郁金12克,或木香(后下)6克。
邓铁涛·《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卷》
3.柴胡驱蛔汤
柴胡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槟榔30克,苦楝根皮15克,使君子15克,雷丸10克,鹤虱10克,木香10克,细辛3克,芒硝(冲服)10克。
水煎服。
解痉、利胆、驱虫。
胆道蛔虫合并胰腺炎。
邓铁涛·《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卷》
辅助疗法
1.取食醋30~60毫升,温服(如无食醋,用30%醋精稀释倍,每服50~毫升),或加入花椒少许,煮开后,去花椒顿服,可驱除胆道蛔虫。(邓铁涛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卷》)
2.指压胆俞穴对胆道蛔虫病有一定疗效,壮实者施力重,瘦弱者可轻柔些,以
酸胀为度,每次施术5~10分钟。(民间良方)
医嘱
胆道蛔虫病的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有寄生虫病者,要彻底治疗;患过胆囊炎的,应注意不要过食燥热食品,或定时煎服金钱草作清凉饮料,以预防复发。
——邓铁涛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邓铁涛卷》
以上处方如需应用,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醒脑开窍线上课程已开通,大家可以预约报名学习了
师承、确有专长、中医专长医师,民间中医人该选那条路?
年实现五个“全覆盖”!十部门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
脑中风——中医典籍及历代名家是如何论述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