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蛔虫 >> 蛔虫的天敌 >> 响石一种会说话的神奇的石头,你见过吗
我不知道石头到底是不是真的具有灵性!只是觉得世上的东西都很神奇,没有无缘无故地存在,没有无缘无故地消失,万般皆是缘分。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在济南长清区馒寿山盛产一种叫作木鱼石的石头,很精美,而且还会说话。
记得有一部电视剧就叫做《木鱼石的传说》,那悠扬而嘹亮的歌声,特别好听: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我从来没有见过木鱼石到底长得是什么模样,在我的印象里,大概是有着大唐仕女的雍容华贵、高贵典雅的妆容吧。
腊月二十八单位就放了年假,有朋友打来“来工地上覆盖遮阳网吧!防止尘土飞扬,活儿不太累,而且还有工钱可赚。”闲着也是闲着,我便欣然前往!
一行人三三两两地开拔进工地,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有放网子的,有抻拉网子的,有压网子的,分工明确,协作有序。
我无意中发现地里有一种状似鹅蛋、大小不一的石头,抖干净泥土,用手轻轻一摇,里面就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我也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寻找到了心中梦寐以求的响石!
曾经在朋友处见到过响石,印象却不深刻,一块小小的石头,其貌不扬,用手轻轻摇动,里面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好像有一个东西在里面的空间里不停地滚动着发出来的撞击声!
心中有了动力,干活也有劲了!今天的工作没有白费!就是不要工钱,也划算了!
俗话说:“石不能言最可人”,在自然界中,偏偏就有这么一种会唱歌的石头——响石。可惜的是,这种响石太罕见了。
响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上网搜索了一下,响石的形成机理其实很简单:含菱铁质的泥质岩层里,分布着一些土质结核。当结核因某种情况露出地表后,菱铁质逐渐渗出外溢,并在结核外层形成褐铁矿壳,内部泥质因失水而体积缩小,并在泥质体与外壳之间形成空心,所以能在晃动时发出撞击摩擦的声响。
以前到清池镇办事,骑自行车总要经过一段很长距离的大沟,大沟长约三公里,百多米宽,由东南蜿蜒曲折向西北方向依次递进,由最初的一两米深渐增到五六米深,大沟里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石头。
用手一摇就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实物撞击空洞的嘎嘎声,有金属撞击石壁清脆的哐啷哐啷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响石,当地人还给这条大沟冠以一个好听的名字——“响铃沟”。
那个时候过年走亲戚吃过午饭后,大人们的第一句话就会说:“到北边大沟里去玩儿吧!去捡石头去吧!”
于是小孩子们几个人就蹦蹦跳跳地一路狂奔到响铃沟里,边捡边摇,直至摇出好听的声音才罢休。
只要随便捡起一块石头,都能够摇出来好听的声音,那个时候石头很多,不是什么好东西,人们可以随随便便地捡拾,而且一捡就是一大堆!
再后来,人们发现了这是一种翻修房屋很好的建筑材料,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什么钢筋、水泥、混凝土,应有尽有!那个时候,都是用泥土搅拌均匀了,用一个木制方块拖出来叫作“坯”的东西,也就是砖块的雏形,然后把它晒干了,一块一块地垒起来,就建成了房屋的墙壁。
那个地方地处黄土地区,和起来的泥巴疏松没有一点的筋力,抓都抓不起来。人们发现掺入这种捣碎了的响石成分的泥巴非常地有黏性,而且持久性强,于是就开始捡拾响石捣碎做成坯了,由于需求性较大,一度到了无响石可捡的地步。
也不知道这种响石是一种什么材料,也许是一种中药材的吧!那个时候就会有小孩子用手在房屋的墙壁上轻轻扣下一块来,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着吃,不硌牙,而且酥酥地很好吃,大人们会说这个小孩肚子里长蛔虫了!
“响石”很丑,却能够发出好听的声音,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心声!没有误解,没有伤害,就像一首默默流淌着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