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蛔虫 >> 蛔虫的种类 >> DGet一个关于蛔虫的冷知识
虫虫总动员。
▼
最近我好像和虫子干上了。
前不久刚科普了一篇关于梨形鞭毛虫的,就有好几位“妈妈”带着娃来找我。
其实她们所造就的场景也不算新鲜,素来有之,大同小异。
通常画面是这样:
女主人带着猫狗来,一脸惊慌失措外加恶心嫌弃地描述:哎呦,我看到小虫子从Ta屁屁里爬出来,还有啊,Ta便便里有白色的东西,我开始以为是吞了什么被排出来,后来才发现……啧啧啧,也是小虫子……
“妈妈”们用如出一辙的嫌恶表情告诉我她们有多痛苦。
通常我会问:什么样的虫子,扁的还是圆的?
通常得到的回答是:都快恶心死了,才不敢看呢!
我会接着问:那虫子会动吗?
“妈妈”们炸了:都说不敢看了,怎么会知道动不动?
而我,有点恶作剧之嫌:下回啊,最好用木棍拨开便便,看看虫子是死是活。
她们皱眉黑脸,虽嘴上没说什么,估计心里已经骂了千万遍“死变态”。
▼
哎呀,我真不是恶作剧,这是看诊需要好吗,望闻问切,问问你们就受不了了,那要是如家常便饭地望着呢?我岂不是这辈子都得告别食物了?
当然,我就是嘴贱说说,天生胃浅的人不比内心强大的;有天生晕血的经过后天训练也当了医生,一切从科学角度出发,屎啊尿啊虫子啊,不过尔尔。
说个插曲。
我有位朋友年少时和她爸外出吃饭,点了一碗乌冬面,特气腾腾上来,刚想吃,她那不靠谱的爹突然来一句:这面长得好像蛔虫哟,还滑溜溜的。
结果,她不但一口没吃,还吐到胆汁飙出……至今不能看见乌冬面。
呵呵,借着友人的痛苦经历,我来说说蛔虫吧。
动物身体里面,尤其幼年时期,因为肠道免疫系统还未健全,特别容易有肠道寄生虫,而蛔虫是常见的一种。
亚热带热带地区的猴小孩也常有,从小有打虫经历的请举手,有何惊天地泣鬼神的段子,留言来“恶心”一下大家吧,听说很多读者是吃饭时看这个公号的。
Ascarids(蛔虫)属于线虫的一种,或叫Roundworm,就是圆圆的虫。当然也有其他形状的,择日再聊聊扁扁的虫。
影响犬猫的线虫有以下三种:
Toxascarisleonina(狮蛔虫),猫狗身上都有;
Toxocaracanis(犬蛔虫),只发生于在狗;
Toxocaracati(猫蛔虫),只发生于猫。
这三种虫也是经过粪便传染的,或者经由中间宿主,比如食入老鼠、昆虫而产生;也可能透过母乳传染。尤其犬蛔虫(Toxocaracani),甚至通过孕期母犬的胎盘传染。
通常幼年动物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肠道症状,比如拉肚子呕吐等等,而多数成年动物就算感染也未必有症状。
对了,这也是人畜共通的传染病。是不是有点怕怕的感觉?
那些个鼓吹吃大蒜即可,不用驱虫药剂的各路大神,千万不要怕哦,这些小虫虫也是纯天然的,留在肚子里挺好的,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吧。
不过有个冷知识不知大神们可Get过:一只蛔虫每天可以产颗卵。
▼
值得欣喜的是,近些年,在专业人士推广驱虫理念的影响下,蛔虫发生的没有以前那么频繁了,尤其是家养猫犬出现蛔虫的几率大大降低。多数被发现有感染的,是居住环境有问题或被救助的流浪犬猫。
既然开篇我就自戴“死变态”的高帽,那就不手软了,胃浅的可以先放下筷子;内心强大的,该吃吃,该喝喝。
这是被蛔虫超级严重感染的幼犬小肠图片。
头皮发麻了吗,鸡皮疙瘩起了吗,有人吐了吗?
那一团貌似面条的就是蛔虫,有人饿了吗?
▼
一句话科普
这是蛔虫的生长史,可能过于专业了,大家Get一下即可,“技”多不压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