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蛔虫 >> 蛔虫的种类 >> 今日冬至这些冬至习俗与中医养生密不可分,
冬至算是一个大节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冬至的习俗与中草药的联系。
番薯汤果冬至吃番薯汤果。“番”和“翻”同音,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番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地瓜,可别小看它,它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草药。作用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现代药理学认为: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以及钾、铁,铜等微量元素;且红薯经过蒸煮以后,部分淀粉会发生变化,与生食相比可以增加40%左右的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所以有些便秘患者可以推荐多吃些。
红薯的吃法大家都很熟悉了,蒸着吃、炸丸子等。或者可以直接把削皮的红薯煮成水喝。小编就不赘述了。
番薯叶也可以吃哦!地瓜叶性平,味甘,无毒,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的功效。
梅花画九: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这个习俗是不是很有雅趣?当然,梅花也是可以入药的,梅花的功效:
1、健脾养胃:梅花有益于胃部健康,可以和胃化痰,并能舒肝健脾、对脾胃健康有好处。
2、改善食欲:梅花具有开胃功效,能促进食物消化,有助于防止消化不良,并能改善食欲,缓解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
、生津止渴:如出现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等问题,用梅花泡水喝可起到改善作用。
饺子东汉末年张仲景是辞官回乡之后,到了冬至节气,天气非常的寒冷,这时候他发现老百姓饥寒交迫,而且由于寒气入体,耳朵都生起了冻疮。于是他就自己掏腰包各种滋补的食材以及花椒,将它们全部混合在一个锅里,炖煮成一锅汤,并且把里面的食材捞出来剁碎,包在皮里面,制作娇耳,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饺子。然后将娇耳和汤一起分发给老百姓吃,吃完之后老百姓身上的不会觉得特别的寒冷,耳朵上的冻疮也好了,后来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其实是为了纪念仲景。
花椒:性温,味辛,可用于缓解平素阳气不足、寒邪侵袭引起的腹痛喜按、畏寒肢冷、食少便溏等症状,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另外,花椒挥发油以及生物活性碱中提取出香柑内酯、茵芋碱等成分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可有效缓解腰扭伤、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
花椒还可用于治疗湿疹瘙痒及肠道寄生虫疾病,与其含有的挥发油有关。现代药理发现其对皮肤癣菌、疥螨、肠道蛔虫等有抑制及杀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