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蛔虫 >> 蛔虫的形状 >> 曾风靡全国的宝塔糖,后来怎么没有消息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儿时因为时常感冒发烧,记得去诊所打针时时常哭闹不止,医生就会掏出几颗“宝塔糖”来递给自己,当时的生活条件有限,对于孩童而言,可以吃到甜甜的糖果,那是相当开心的事,瞬间就忘了打针带来的疼痛。
这种“宝塔糖”可不是一般的糖果,它的最大效果就是打蛔虫之用,又是糖果又能治病,这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吗。对于很多80年代左右的人来说,“宝塔糖”是儿时的记忆,而且是不可复制的记忆,现在,这种“宝塔糖”早已销声匿迹了。
这种“宝塔糖”大概在年就已经开始慢慢消失了,那为何这么好的东西会消失呢?可能是由于时代进步的原因而被淘汰了,或是被更优秀的产品所替代了?这些肯定是其消失的一些因素之一,可并非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
宝塔糖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蛔蒿,那蛔蒿又是什么呢?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每一年的8月份至10月份为它的花果期。
《中华本草》有相关记载,蛔蒿在八九月份的花蕾含苞欲放之时采收,当它的颜色由绿色转变成为黄绿色时,便可使用。蛔蒿的耐寒性极强,主要是在冬天或春天播种。宝塔糖的主要功效,就是对付人类肚子中的寄生虫——蛔虫。
在当时,蛔虫病是人类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为了预防与治疗这种病,相关人员就专门研制了蛔虫药。但在我国境内,是没有蛔蒿的,蛔蒿原是生长在北极圈内的一种特有的药用植物。
刚开始的时候,我国生产的“宝塔糖”所用的蛔蒿,全部是由从苏联进口来的。60年代,我国与苏联友好建交,其中医药就是两国援助的项目之一。那么一直进口的话,所造成的成本就会比较大,为了节约成本,我国就想自己也能种植蛔蒿。
于是我国相关部门就引进了蛔蒿的种子,当时苏联只答应给我们20克种子,可以说是相当珍贵。我们利用这仅有的20克种子来种植,是不允许有任何差错的。于是,我国相关部门把这20克种子分成四分,并把它们分别放到呼和浩特、西安、大同还有潍坊这四个农场开始试种。
在这四个生产基地中,唯有潍坊的蛔蒿种植成功,当时的保密措施为了不对外宣称,就称蛔蒿为“一号除虫菊”,这也是为了保护我国的科研成果。蛔蒿的种植成功,也代表着我国的蛔蒿可以大面积种植。
在我国大力推广耕种蛔蒿后,宝塔糖的产量也开始增加,可满足全国人民普及使用。可是在60年代之后,中苏两国的关系恶化,苏联霸道的撕毁了两国的援助协议,并撤走所有的实验机器。要知道,当时我提取蛔蒿的原料,所用的设备完全依靠苏联。
虽然他们撤走机器,可我国也研制出属于自己的提取设备,仅凭一台机器,能提取的原料并不多。有一些大药厂都不愿意收购蛔蒿,导致一大片蛔蒿烂在地里。年,潍坊连续了40天的阴雨天气,这使得成片的蛔蒿水涝而死,导致颗料无收。
当时,保存在地底下的三瓶种子,其中一瓶也已坏掉,而后又有过大面积种植。可是大规模的种植,就生产出大量蛔蒿,导致库存太多,引发蛔蒿积压,慢慢地,蛔蒿供大小求,也就停止种植。
卫生部于年,又研制出一款比较有效的驱虫药,也就不再需要蛔蒿,蛔蒿也慢慢地淡出历史的舞台,宝塔糖也就此画上句号。年的时候,蛔蒿开始在我国绝种,彻底消失,虽然相当可惜,可我国也没有因蛔蒿的绝种而导致蛔虫病泛滥,这也说明我国的医学在进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宝塔糖只能停留在80年代左右的人们的童年记忆,但它毕竟为我国人们,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肯定会在我国医疗事业上,留下它独有的印记。它的消失,也代表着我国时代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日益强盛,即使没有他国援助,我国依然能保持欣欣向荣的状态。
各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不前,以一代技术替代一代技术,发展越来越全面。宝塔糖的消失也代表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现如今很少听到蛔虫病,这可能与我国现在生活水平与医疗技术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资料: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