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67002676065662&wfr=spider&for=pc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傅容容通讯员文娜江芷仪杨翊梅)“不敢再相信网络上来源不明的偏方了,也不敢随便网购药物,医院进行专业诊断。”患者小陈谈及10余日前因为自行服用加了铅粉的“驱虫药”引发急性重度铅中毒的经历,后悔不已。今日记者从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获悉,小陈已完成第二疗程的排铅治疗,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情况稳定。自制“驱虫药”,男子血铅是正常值4倍2月6日中午,32岁的小陈将网购的铅粉30g混合蜂蜜以及甘草水服下,转日便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不适。当时小陈还认为自己是吃了夜宵后不适,但随着时间过去,病情丝毫没有好转,2月12医院就诊。12日上午,医院就诊发现肝功能转氨酶达到U/L(正常值小于40U/L),在医生询问下,他才想起一周前吃了自制的“打蛔虫药”后便开始出现不适,而“药”里面加入了大量网购的铅粉。医医院治疗,一家人连医院急诊科后,建议小陈火速转往省职防院中毒医学科救治。12日晚上9点左右,小陈在老婆、父亲、姐姐的陪同下赶到了省职防院中毒医学科。医生迅速对其进行相关检查,面诊发现小陈精神状态差,巩膜、皮肤黄染,恶心、呕吐。检查结果显示,小陈肝功能转氨酶达到U/L,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剧,还出现了肾功能不全、中度贫血等情况。血铅达到ug/L(正常值小于ug/L),尿铅达到3.08mg/L(正常值小于0.07mg/L),远远超过正常值。小陈被诊断为急性铅中毒。解毒争分夺秒,救治迫在眉睫,当晚中毒医学科立即对小陈展开积极救治。第二天清晨,复查转氨酶下降至U/L,肾功能也有所好转。网络上不实的“驱虫偏方”带来铅中毒隐患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陈目前肝功能较前有明显好转,皮肤巩膜黄染也已消退,没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食欲也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转氨酶也基本恢复正常,目前正进一步治疗中。回忆起数日前的情景,小陈心里一阵后怕。小陈告诉记者,因为体型较瘦,每每躺在床上听到肚子“咕噜噜”作响,总是怀疑自己体内有蛔虫。根据网络搜索相应症状后,小陈猜测自己有蛔虫的疑虑更加深了几分。“查过疾病相关的信息后,我刷短视频时便总能刷到一些‘驱虫偏方’,一则‘甘草粉蜜汤’的药方吸引了我。”小陈回忆,那则短视频中提到:取30克铅粉、60克甘草、克蜂蜜混合熬制即可制成该汤药,服用可杀蛔虫。记者在网络中搜索了甘草粉蜜汤的详细说明:甘草粉蜜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各药配比为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而在《金匮要略辑义》中记载,“粉,诸注以为铅粉;然古单称粉者,米粉也。而《备急千金要方》诸书,藉以治药毒,并不用铅粉。”由此可见,小陈描述的短视频中甘草粉蜜汤的配方,不仅药材配比存在差异,“粉”是否指代铅粉也不明晰。早在年出版的《成都中医学院学报》便报道过一起类似事件。年7月,四川省某县发生一起使用铅粉熬制甘草粉蜜汤集体驱蛔的铅中毒事件。据记载,当时共有74人服用含有铅粉的甘草粉蜜汤,相当于每人服用6克铅粉,全部急性铅中毒,其中一人死亡。 一次服用50克可致死的铅粉,网购克起售为了配药,小陈便在网购平台搜索,终于找到了一个售卖铅粉的商家。购买前小陈也曾有担心,便询问商家所售铅粉是否可以口服?在得到商家肯定的答复后,小陈方才放心下单,一次性购入了克铅粉。在某网购平台上检索“铅粉”,记者发现除了一些工业用铅粉的检索结果以外,还有一家经营中药材的店铺在售卖铅粉。在该商家出售的商品详情中明确写有粉质细、可以冲着喝、原色原味等说明,但并未对使用铅粉的安全性进行提示。记者询问该商家购买铅粉是否需要出示用途等证明,商家表示并不需要,而且表明铅粉克起售,量大从优,质量放心。“像小陈这样一次服用30克铅粉非常危险!”省职防院中毒医学科主任赖燕表示,铅粉并非不能口服,许多药品中也含有铅,有毒或无毒主要决定于剂量。虽然个体存在差异,但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口服铅粉2~3克可致中毒,50克可致死。赖燕提醒,口服大量铅后,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阵发性腹绞痛等不适,并可有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多汗、尿少、面色苍白等;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如中毒性肝病和肾病等。她强调切勿迷信网传偏方、秘方,如不慎误服医院就诊,切勿拖延造成不可逆损害。在网络上购买药品,只要轻轻点击手机屏幕或鼠标,就会有人把药品送上门来,既方便又快捷。虽然目前一些西药和中成药的网络售卖已有所规范,但从小陈购买铅粉的事件看来,中药材的网络售卖仍存在一些监管盲区,不免让人担忧。发稿前,记者再次询问商家关于是否有售卖资质的相关问题,商家未作出回应。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