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蛔虫 >> 蛔虫的种类 >> 魏晋茶诗五首,早期茶诗的鳌头悟懂教与育
01晋代左思和他的《娇女诗》
这是一首我国最早一部吟咏少女情态的诗词。作者以一个慈父的视角,欣赏自己的两个可爱女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描写出两个女儿幼年时的天真、顽劣、娇憨的纯真天性。这首诗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首诗,值得喜欢茶、茶文化的从业者熟知。左思被列为茶人的依据,也是从这首诗中找到了依据:他是第一个在自己的作品中谈及煮茶烹茶之事。诗中谈及茶事的句子,“心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是史料中第一次在诗词中提到茶,两个女孩看到煮茶心里就特别高兴,还对着茶炉吹气,加大火力。注释:①娇女:指左芳及左媛。②纨:wán③绨(tí)④觯(zhì)⑤襞(bì)⑥赜(zé)⑦⑧⑨9.浓朱:即口红。衍:漫,染。丹唇:即朱唇。16.矜:自夸。17.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18.粲:美好的样子。如画:美如画。19.轻妆:谈妆。20.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娇女诗》晋代左思02魏晋孙楚和他的《出歌》
赏析:这里的歌是古体诗体裁的一种。最先为汉乐府中民歌诗体。诗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孙楚的这首讲述茶事的《歌》,具备此种诗体的典型特征。这首诗是一首歌颂祖国最负盛名的土特产及其产地的赞歌,它也是我国第一首歌咏茶的诗。诗中盛赞巴蜀出产最优质的茶叶,昭示制茶、饮茶的习俗起自巴蜀而渐及全国。诗体裁不同于普通的诗,它用歌的形式,向后人讲述茶事,茶的产地,茶的烹煮,以及茶作为日常的饮料在巴蜀盛行。注释:荈(chuǎn)蓼(liáo)豉(chǐ)稗(bài)03张载和他的《登成都白菟楼》
赏析:西晋文学家张载写的五言诗。这首诗描述了白菟楼的雄伟气势以及成都的商业繁荣、物产富饶、文人辈出的景象。诗人赞美秋橘春鱼、果品佳肴,特别炫耀四川香茶。诗人登楼远望,看见川西平原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成都城中人们的饮食生活,反映了当时四川普通民众的饮食状况。这首诗,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巴蜀地区是我国茶文化的摇篮这一事实。茶圣陆羽在他的的《茶经》都引用了这首诗,充分说明在在西晋时蜀茶已是闻名遐迩,早已通过陆路和水运销往各口岸、内地及边远地区。注释:蛲檗[náobò]:蛲:蛔虫,檗:落叶乔木;嵯峨(cuoe);鴟(chi):鹞鹰(yao);甍(meng)04南朝宋王微《杂诗》
赏析:诗人写作这首诗,是为一名采桑女。采桑女的丈夫驰骋疆场,不幸阵亡。她在寂静的家中凭窗长眺,日日盼君不见君,在希望破灭之后,只得独自捧杯饮茶。失去丈夫的痛苦,让她在品茶中慢慢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在饮茶中寻找超然之味,在娴静中领略自己人生的价值。她成了当时社会中千千万万中国文人的一个代表,通过写诗品茶引出中国文人的饮茶之道。注释:旍麾(jinghui)军旗05晋代杜毓《荈赋》
赏析:赋是一种文体。这首诗作者用了个字,给后人呈现出我国古代完整的一个从茶叶种植到品饮全过程。有的后人也把它界定为人类第一次将饮茶的精神感悟,以专题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首诗。全文使用了四六骈文,第一次全面而真实地叙述了中国历史上有关茶树种植、培育、采摘、器具、冲泡等茶事活动。它的学术价值远远超过这首诗的文学价值。第一篇茶专题文章;第一次记载茶的生长规模;第一次明确记录秋茶的采摘;第一次叙述择水对煎茶的重要性;第一次点明陶瓷宜泡茶;第一次描绘煎茶时,茶汤表面浮起的白沫的美丽;第一次归纳了茶在情感方面的效用。这篇文章也佐证了中华茶艺发源于巴蜀。在隋唐五代时期,让中国的茶文化达到第一个高峰。茶诗,有文人的写作功底;也有茶人对茶事的熟悉;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有文字之记载,有品茶饮茶之诗意,有用茶表达情感的语句,应该说读懂了茶,你也就读懂了文人对社会的洞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重新走一遍古人的生活轨迹,做一名中国茶文化传承的使者,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好地传递,别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