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孤独的一句话是《百年孤独》里的:“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一种绝望的孤独,孤独的绝望,孤独的孤独。我们一直认为孤独可以解除。而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告诉我们,孤独永恒。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看看什么是孤独,或者说怎样更孤独。一个人单身,独守空房;一个人独守空房,而另一半在远方。显然后者才是孤独,或者说更孤独,前者甚至不孤独。所以,孤独不一定是孤单。一个人长期独处,可能孤独,也可能不孤独。比如现在的我,孤家寡人,但并没有感到孤独。深处闹市、人群之中,照样可能孤独。我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到深圳。车辆如梭,人潮汹涌,我感到深深的孤独,水一样冰凉。举目无亲,亲人在远方。远方的亲人,也不理解我为什么丢掉工作,浪迹天涯。我暂时也不能用衣锦还乡来证明。每一个离家的游子,都有一个衣锦还乡的梦想。梦想总是有的,但很难万一,因为是万一。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到不了的远方。生活只有眼前的狗且有满大街和我一样的野狗。那就找个人吧。后来我也有了我的妻,在深圳买了房,有了一双儿女。有一个场景,结过婚的应该很熟悉。夫妻吵架,冷战。儿女在做作业或者玩游戏或者睡觉。夫妻不能刷手机或者没心思刷手机。亲人就在眼前,却远在天边。这就是咫尺天涯。何况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现在离婚率这么高。什么千年修得同船渡,婚姻的小船说翻就翻,风浪那么大。什么百年修得共枕眠,你又如何保证只和你共枕?千百年修炼,一腿就劈开,稀碎。兄弟如手足,手足呢?我们那里有句老话讲死了火,兄弟分开如邻居。胸脯拍得气壮山河号称兄弟的朋友呢?号称终究是号称,赤壁之战曹操号称百万大军,一把火。朋友,一借钱,无论借出还是借入,全剧终。真有红颜知己、蓝颜知己么?或许有吧,希望有吧。什么是孤独?就是满世界的人,找不到一个人说话,或者听不懂你的话,当然你也就没听懂他的话。其心理本质是一种失望,对认同感的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其生理本质是求存本能,人不能离开心理而生存,孤独抑郁可导致生存的毁灭,失存。宇宙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们与z8_GND_星系的距离,那才亿光年,而是心与心的距离,无以度量。z8_GND_星系,光走亿年终将抵达。现在我们观察到了,已经抵达,那是宇宙幼年时期的婴儿。你能走进一个婴儿、一个成年人的内心吗?你的眼睛也有光,但永远无法穿透那层薄薄的皮囊,永远。永远有多远?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人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永远没有感同身受,死人不死到自己身边都没感觉。亲生父母去世,兄弟姊妹的感受也大不相同,甚至有人欢喜有人愁。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宇宙把我们弄出来,扔在地球上就不管了。让我们自生自灭,甚至互相仇恨自相残杀,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我们是宇宙的弃儿,我们渴望飞翔。飞天是人类千古不绝的梦想,但我们无处可逃。第六宇宙速度已接近光速,还只能脱离室女座超星系团,也就是包括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在内的一群星系组成的超星系团。其直径仅仅约为1.1亿光年,是可观测宇宙中数以百万计的超星系团中的一个,而已。超越光速,现代物理学立即崩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们是宇宙的囚徒,沦落在地球,沦落在单位,沦落在家庭,沦落在地铁茫茫人海之中,独自孤独。好在宇宙总算给我们一个大脑,并时不时弄出几个天才大脑,在沉沉暗夜,点亮一盏微光。在拉丁美洲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大地,就有这么一个天才大脑,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在《百年孤独》里给人类开出处方:“一个幸福的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因为“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寂寞,是介于孤独与落寞之间的一种负面情绪。落寞、寂寞、孤独,其负面程度依次递减。泰戈尔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后面这个孤独,有翻译成孤单的,也有翻译成寂寞的,我记忆中是寂寞,我认为寂寞更好。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可以直视内心、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本我、自我、超我三者联动,自我对话思辨,所以孤独是思想的母亲。接纳孤独,善待孤独,其实孤独是可以走向正面情绪的。孤独是、或者说可以是充实的,而寂寞是空虚,落寞是悲凉,近乎心死,而哀莫大于心死也。为了排解寂寞,呼朋引伴,结果曲终人散之后,是更大的空虚,直接导向落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甚至可以独自与花草、与星辰对话,它们当然能听懂你的所有语言,因为你会认为它们听懂,它们从不反驳你,只是默默倾听。所以,佛祖在灵山,众人问佛,佛祖拈花,迦叶一笑,佛祖遂传衣钵与迦叶,宣扬佛法,普度众生。度人先度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后因六祖“菩提本无树”,误为“一叶一菩提”。菩提讲的是顿悟成佛,而如来是讲渐修成佛,虽然殊途同归,但前者讲重结果,后者过程结果并重。因为北宗神秀的渐修完败于南宗慧能的顿悟,导致顿悟一统山河至今,其实底层是一种偷懒的人性在作怪。当时南北两宗为了争夺皇室供奉,慧能聪明,利用人性的弱点,大获全胜。孤独大师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意思就是与自己、与天地对话,轻舞飞扬,将落寞悲凉、寂寞空虚舞向孤独充盈,因为人生没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也没有形而下的现实意义,只有“形而中”的审美意义,也就是生命的意义是生命自己赋予的,你认为有意义就有意义,没意义就没意义。也就是贝克莱主教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也就是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老子《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天才的脑回路都是相通的。只是这些抽象的表达,很难理解,不符合人类认知的原始路径,很容易引起误解。被理解是表达者的诉求,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此方程无解。唯一可能求得近似解的解题思路,是老子的道法自然。意识流鼻祖福克纳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精神导师,所以《百年孤独》显得有些乱,叫魔幻现实主义,但加西亚·马尔克斯却认为不是魔幻,就是现实主义。我们回顾自己的内心世界,满脑子胡思乱想,风起云涌,有些念头不知从何而来,又瞬间即逝,不就是魔幻么?负负得正,乱拳打死老师傅。所以,《百年孤独》是用人类最原始的形象认知通道,来唤醒世人的灵魂、超度众生的不朽杰作。莫言读到《百年孤独》是震撼,我是治愈。人生未百年,顺其自然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9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