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

潮汕美食,我们来了

发布时间:2022/7/14 17:12:58   

我意外的选择去潮汕的理由有三:一是机票便宜,而我没去过,还正好有空。二是潮汕美食名头很大,却并不知晓细节。三是大海的诱惑难以抗拒。女儿原本想独自在家做作业的,最后被我拐带跑,在候机楼、在飞机上、在酒店里见缝插针的做作业也要去,只有一个原因:好吃。

潮汕吃的太多,在我查询众多驴友攻略后保留了两张图以供参考。但是实际上我们没这么大肚,只是品尝了极少的几种,有的已经记不住名字,就分享一下美食之旅的小点滴吧!

朋友请吃广式早茶,初入广东的我才知道重点一:不是喝茶,是吃豪华早餐。重点二:吃的不是茶,是各种精美的、昂贵的、分量很小的小吃食。重点三:据说客家老辈人可能在家节衣缩食,甚至忍受贫穷也要美美的享受每日的早茶。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人文风俗,我无权评判,也绝不置喙,只是感叹换做我,可能没时间、没经济实力享受如此优雅的早茶。

出发前查资料,发现大量的美食中都有一个字:粿。这字压根不认识,自然也不知道是什么,所以对反复提及的菜名“粿条”充满了想象力。自助点餐的第一道菜就点了它,上桌一看有点犯傻,白白滑滑的米粉条嘛!大学四年华师西门外的牛肉汤米粉(不要牛肉只要汤不用加钱,舀了老板四年的免费牛肉汤)陪我度过最美青春,可从不知道到了客家就改了名换了姓,叫“粿条”了。

客家的粿条也好,湖北的米粉也罢,都是我的爱,从南澳岛的海鲜味到人民广场的牛肉丸子味,到凉拌味,饱尝了个遍。

关于“粿”,有了全新的认知。

潮汕人对于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比如萝卜糕,潮汕人叫做“菜头粿”(潮语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年糕叫做“甜粿”,面包叫“面粿”,松糕叫“松粿”。而用米粉蒸成薄片切成条状的叫做“粿条”,用糯米粉加鼠曲草蒸成的叫鼠曲粿,红陶土小碗蒸成的米糕加上菜脯粒就是咸香的咸水粿了。所以潮语的所谓粿,实际就是别处所称的糕,但包括的范围又不单纯是“糕”。粿在潮汕地区发展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小食。(引自“百度百科”)

在潮州一处小食店,见招牌上写着央视硬广过,决定尝尝。一盘混合“粿”,一盘普宁豆腐,油炸后沾咸大蒜水吃的三角形豆腐。一盘蚝烙,酷似鸡蛋面粉煎鱼眼珠子。共计90元,没吃饱,后补了一碗粿条。

在汕头,朋友请吃海鲜大餐,异常热情的请我点菜。对海鲜的了解仅限于鱼虾蟹三大类,哪有本事点菜呀!在朋友的盛情邀请之下,我假模假样的跑到餐厅后厨去,其实我是去认菜的,不是去点菜的。

不懂绝不装懂,勤学好问的我还闹了一个笑话。有一种鱼长得太不一般,我问老板这是什么鱼,老板说“鱼块”。女儿说像线形虫,例如蛔虫,怎么可能是“鱼块”,于是我再问,老板还是答“鱼块”。再问再答,我锲而不舍,老板回答得简洁,不解释,不改口。五遍还是六遍之后我先放弃,心想这老板也太欺负人,来自武陵山区的我确实不认得几种鱼,可是用脚指头想也不应该是“鱼块”啊!

估计是看我执着,朋友点了这道菜。上桌后我坚持不懈,继续问服务员。服务员说“鱼块”。还是“鱼块”?还真是鱼块啊,看来我要更新对“块”的认知了。在我就要接受“鱼块”时,服务员进一步解释说“筷子”的“筷”。天啊!我捂脸大笑,请原谅我语文学的不好,同音字不过关呢。

1

1

文艺女汉子

爱读书爱观影爱自驾爱调侃

每天都开始减肥的大婶

自封“女神?金”

(注:朗读时去掉间隔号)

自在独行

空半场人生等你

半场给家人朋友......

半场给我给你......

放下即自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