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蛔虫 >> 蛔虫的繁衍 >> 实用小验方中医治疗胆道蛔虫病
中医治疗胆道蛔虫病
方1:乌梅30克,胡黄连10克,黄柏10克,川椒10克,细辛6克苦楝皮10克,胡索10克,白芍15克,使君子15克,槟榔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认为,蛔虫遇酸则静,遇辛则头伏而下,故用乌梅(味酸)使蛔虫安静,用川椒(味辛)使蛔虫头伏而下,并用使君子、槟榔、苦楝皮等杀虫,乌梅并有利胆作用,使蛔虫退出胆道,随大便排出。
方2:茵陈60克,生大黄30克,木香15克,枳实1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重点是止痛。
方中大剂量茵陈利胆,生大黄通便,木香理气止痛,便通则腹痛减。若胆道蛔虫继发感染,治宜清热解毒,利胆驱蛔。
治病发之时,不宜驱虫,以免激惹蛔虫,乱窜或缠结成团。先安蛔后行驱虫,驱虫之后,仍有腹痛者,乃余虫未尽之故,也宜安蛔,不宜连续驱虫。所谓安蛔法,就是针对蛔虫避寒就温,怕热喜暖,以及酸静苦定辛伏而下的特点,荟萃酸苦辛一方而治之。
注:以上验方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友情提示
欢迎您给喜欢的文章点个“赞”和“再看”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者到朋友圈
还有别忘了给“《民族医药报》”设为星标
我们每天不见不散
来源
《民族医药报》
值班编辑
毛凯亮
值班主任
张海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