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

有一半的营销人,在假装工作

发布时间:2025/2/18 13:11:56   
在营销圈里,有三分之一的人曾被老板批评:工作不接地气、工作成果差或者根本没成果。一向对工作的追求极致的营销人,从做调研、写方案、到搞活动,一个成果都不少,比做研发的下班晚,发际线比程序员高,被工作折磨得快吐血了,就是不能获得认同,这让营销人过得很郁闷。营销领域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战场,对营销工作的评价,不看你有多苦,只看产出的成果。打个比方,一个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向将军报告说:我是第一个冲上去的,并且把所有的弹药、武器统统用上了。说了这么一堆有用吗?没用,因为领导只关心结果。这样的士兵,可以看作:仅仅是完成了打仗的动作,假装打了场仗。营销人被领导批评:不接地气、没有成果的两种评价,代表两层不同的含义,我们逐一来解读。先说“不接地气”,说明有目标意识,但是位置打偏了,工作完成的不好。老板期望的是A,你给出的成果是A-。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找到问题所在,是有改进可能的。“不接地气”的问题出又在哪里?比如,你在实际工作中做出的宣传方案与老板的想法不一致,这种情况很正常,因为你不是老板肚子里的蛔虫。去猜测他的想法吗?不,这样没意义,你是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营销人,而不是助理,你要对营销效果负责,而不是对老板个人负责。所以,要依据趋势、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包括对手、合作伙伴)、对自身的总结与判断做内容拟定,然后再进行语言表述上的美化。再来说“工作没成果”,老板期望的是A,你给出的是B。说明你的工作没有目标导向,这是关键工作能力缺失,而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客观上来说,对目标的理解能力,比你工作本身更重要。在错误的理解目标情况下,你越是努力,造成的结果就会越差,偏离目标越来越远。既然营销的工作目标非常重要,我们就以一个营销总监的工作,作为人设和场景来说说如何理解营销的目标问题。没搞清楚工作目标,所做的一切工作都白搭,所以对营销工作目标的理解非常重要。作为一名营销总监,要对营销投资回报率(ROMI)负责,而不是只对活动的工作本身负责,要以更宽的视角看待和评估工作,而不是一头扎进具体工作里。依据企业的整体指标,分解出对应的、并与公司整体保持一致的营销目标。比如:帮助公司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发掘更多的新客户、建设或打通更多的销售网络,为公司实现更高的盈利和优质客户资源积累等。实际工作中,市场部相当于空军,负责发现商机、发现客户、培育客户,再交给陆军(销售部门),与客户接洽并建立良好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其对于公司的认可,形成的闭环工作体系。如果销售和市场职能不在一个部门,你有义务和责任联合销售,推动共同实现目标,这是对营销的工作目标负责。营销部门不能只盯着花钱、投广告,这些能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没有太多的竞争力和挑战,要想办法帮公司解决那些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策略,并实现营销闭环,最终实现公司的整体盈利增长和优质的客户资源储备。依据在组织中的发挥的职能与价值的不同,营销工作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高级:属于战略层,对公司整体的ROMI指标负责。通过制定年度营销计划,横向沟通与整合资源,实现对整个组织级(公司整体)效能的提升,并产生了相应成果。中级:对营销计划中具体项目的执行结果负责。通过组织资源,实现部门级的业务、组织等方面的改善,做好承上启下的衔接,有快速学习、掌握运用与工作中指导的能力。初级:属于具体执行层。对于明确的执行类工作目标,能够按时间、保证质量完成,对具体工作有提出优化与改进的能力。面对各种变化与挑战,营销人要做到迅速响应和见招拆招的本事。说句比较吓人的话,如果你今天对于行业和产品不能深入了解,明天可能就会被首席信息官(CIO)给跨界吃掉了!所以要有明确的层次目标感、工作职责、配套的岗位能力、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够很好完成本级目标,且有上一级工作的思考与策划能力的人,会有非常大的升职空间。说简单点,在营销领域,如果你的思考总是比别人更全面、更富创新力,你的发展机会就会比别人更多。营销领域里不允许有懒人,每个营销人要具备“多面手”兼顾各细分领域的能力。通过领英中国的调研数据显示,每个营销人平均处于2.85个营销细分领域的工作,品牌营销、产品营销、数字化营销、社交媒体营销、客户营销是营销人分布最为集中的五大细分工作领域。其中数字化营销、内容营销的占比,逐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以营销总监人设为例,应具备如下工作职责:提出营销战略,并对年度营销投入产出负责。在传统行业,为公司未来3~5年设计发展蓝图,找到巨大有增长潜力的增量市场与盈利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周期会更短,需要不断迭代更新、尝试方法。具备从策划到执行的全链条的掌控能力,深刻理解数字化运营,又能感知趋势、竞品与市场的发展,实现从内容到社交,从传统到数字化,从两微一端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建立一套数字化营销系统,整合企业内部主营业务流程、服务与运维数据、营销人员日常工作阶段动作产出成果,兼顾外部行业、市场、竞争对手、客户与合作伙伴信息、提升整个组织的营销系统化能力。培养营销人才梯队与考核、激励体系。营销是一个包罗万象、不断变化,需要具备成长型思维,以“市场洞察”为起点,多种能力兼容并包的综合型人才。现在的市场上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营销书籍,相同的理论体系,可能由不同的学者提出大相径庭的观点,这让很多营销小白觉得懵B。怎么解?别急,因为营销领域的分支很多: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市场类型、从事不同的营销细分领域都会产生诸多不同的分支。所以,别人推荐的一套体系不一定适用于你。要依据自身情况,逐步构建起一套每个人差异化的“知、感、行、一”的知识体系。知:基础知识。是基础部分,主要是对营销知识内容的框架性构建。如果你恶补知识无从着手,建议从基础框架看起,否则越看越乱,最终你会心法大乱,不知所云。基础阶段可以看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学原理》(第15版),这本书对营销涉及到的所有概念、原理、大致应用、相关案例(简要)有个系统化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可以延伸阅读下一本进阶书籍——《营销管理》也是第15版,可以提升理解与营销相关活动的底层逻辑和应用雷区,有助于将营销应用在企业中,有整体化的知识脉落。关于系统化营销书籍的推荐,会在以后专门的文章中介绍。感:市场感知。通过查阅各类行业报告、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实时感知趋势、市场、竞品、自身企业的产品与业务等情况。在工作中,营销人要以不断的输入来产生输出,并对自身的理论体系借假修真。行:执行套路。固定的套路执行部分,包括在实际的营销工作中的营销计划、策划文案、活动执行、复盘分析等执行套路和应用工具、分析工具、文案模板等。一:形成一套为自己所用的营销知识体系。以自身营销工作实践与经验,结合以上“知”、“感”、“行”构成一套贴合自身工作需要,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数据说活和决策:在决策中保持清晰的逻辑性,避免感性判断和拍脑袋决策。天马行空的创意,加上脚踏实地的执行:好的想法谁都有,但关键是形成闭环,真正落地与执行。营销是整个企业组织中战略选择的起点,它处于企业活动中的主要流程,是企业连接客户和内部的桥梁,既传递品牌述求,也转化客户需求,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也能为公司带来财富。疫情当前,一个有实力的公司、一个发展如火如荼的事业,有机会,有能力,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也许现在你的能力还相差甚远,只有适应在不断变化中的快速成长、保持竞争的实力,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510.html
------分隔线----------------------------